旧兵营里发生过的奇事(45)

嗨!不是无首就是掉头的,不吉利、不吉利。几个女人呸呸向地上吐了几口。慧月师太也笑着合掌,说屑屑游戏而已,当不得真的。

几个女人觉得这北来的尼姑真是个奇人,不能交臂错过。于是她们把上香的事暂时撂到一边,开始挽住那尼姑恳请她住进她们家里,好早晚瞻观大化。尼姑一再表示那样太叨扰了。

芦花快言快语,说师太您不必客气,咱家修有佛堂的,住进去不比那挂单寓所敞亮、清静?我家老人辈都是极向佛的,即便咱将嫁过去的夫家也……

几个嫂子见她又要出悖语,怕惹笑话,慌忙接过话头,说姑子说得对,我家太婆母、婆母都爱平时请个浮屠居士进内宅礼侍的。见您来了恐怕高兴地俩巴掌都拍不到一起呵。

慧月师太见推辞不过只好答应,并笑着说待芦花姑娘出阁时自己一定念几阙喜歌称美;往后还要多多诵几卷经文为家里两位老安人祈福。

就这样,慧月尼姑住进了火家,果不其然,受到热情接待。不提。

再表另一头,肖家那位公子名月的。其人与火家芦花定亲,心情和未婚妻却截然不同。他的心里充满了厌烦和无奈。这倒不是嫌弹芦花曾经定过亲而未过门就死了夫婿(他本人也是个二婚,前妻生产时大出血亡故的),也不光是厌弃她的鲁莽和天真,而是他自有一段愁肠纠结于腹内不得与人述说。

他早年曾经在北平读大学,七。七事变后,家里考虑时局不稳,就托亲戚给他在河北保定暂时谋了个工作。他过去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。也是少年风流,他很快和一位同样从北平迁徙来的一户官家的女儿结识,一来二去,俩人关系渐至如胶似漆,很快许下了侬娶我嫁的终身誓言。

谁知彩云易散绮梦难圆。这一对未及交颈的鸳鸯很快被来自各自家庭的重棒打散。女方那边抵死不愿女儿嫁给一个南方土豪的儿子做老婆;男方父母更不愿意娶一位流亡官员的女儿当儿媳。俩人也做了一番抗争,但被各自家庭略施手段轻轻化解。他俩只好各揣了一份不甘与不舍洒泪分开。

这以后,时局越发糟糕,他后来回到老家,被逼娶妻,过起了平淡日子。可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不是容易忘却的,曾和那女子藕断丝连好一阵子。那女子痴情而果决,发誓今生不能和他共度就终身不嫁。这令他惴惴难安。家人发现他的小动作后也曾出手干预过。后来他死了老婆,家里更怕他动起旧念头,便起劲地张罗着给他续弦。于是就有了前边说过的肖、火两姓联姻。

这姻缘在外人看来,美!两富作一豪嘛。可他心里疙疙瘩瘩。

……

眼见婚期就在眼前,两家都在忙碌准备着。这天,他去女方家登门送完问轿礼(当地习俗,有问一问花轿来时置于哪个方向位置的意思。实际就是一种礼仪,送些礼物罢了),女方家后脚跟来答礼。答礼人里有位尼姑,正是那位慧月师太。答礼里就有她亲笔抄录的几卷经。男方家也是礼佛的人家,接下礼物频频称谢。

到了举行婚礼这一天,其浩大场面自不必说。三拜之后,一众来宾目送一对新人进了洞房。司仪随即宣布开席。一时间大家推杯换盏,猜拳行令,好不喧闹。

这时新郎官肖月唤新娘家随嫁丫头来请送亲的慧月师太,说自家有一篮子素果相赠,请她到新房去取。慧月合掌称了声善,跟着去了。

慧月不久出来,提着一只水竹编制的提篮,沉甸甸的,外面被几层素油纸包装着。

她把它顺在脚边,继续和人说着话。这时又有丫头频频过来请旁边的人去新房那边取赠物,或为食品,或为布料。

眼见新娘行认亲礼时节要到了(本地习俗,有认识一下夫家亲人的意思),管事的人开始打问,丫头们说刚才进洞房取赠物时见新娘斜躺在床里,蒙着被子,像是乏了。要不去请请?——那就去请请吧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