裸婴雕像(5)

路边及林中游动着点点绿芒,那是萤火虫,古人曾有捕萤火虫入袋借光读书的传说。我随手捉了一只,放在手心里,荧光闪闪。不一会儿,绿芒渐渐黯淡下去了。

约摸走了一个小时,拐过一座山脚时,手电筒彻底没光了。我沮丧地望了望前方黝黑的树林,惊奇地发现好几团无声无息,游动着的绿莹莹的磷火,便试探着走了过去。

月出东山,大地一片清明,山路清晰了,弯曲着穿过那片鬼火。走到近前,方才的游动着的绿芒竟不见了,低头看去,果然是一处坟茔地。蓬蒿之中的土坟前后大大小小竟然有七八十座,月光下,每一座坟头土堆上,都蹲着一只猫头鹰!

我从小不怕走夜道,可这种情形还是第一次遇到。霎时觉得后脖颈冷飕飕的,浑身鸡皮疙瘩。如落入冰窖般,心都凉了,腿脚迈不动……

我呆呆地怔立在了那儿,而那些猫头鹰也瞪着绿莹莹的眼睛,一动不动地凝视着我。

许久,我透过口气来,试着移动着脚步,缓缓向前走去。眼睛余光瞥见那些绿色眼睛没有反应,便踉踉跄跄地急速奔跑起来。

也不知跑了多远,前面树林里终于出现了灯光。

这所农宅深藏于竹林之中,透过摇曳的竹影,看到微弱的油灯投射在窗上的影子,没有狗吠,也听不到其他动静。

我回头望,方才的一切都已隐匿到了黑暗之中。

“喂,老乡,有人吗?”我走上前去在门板上扣了两下。

听得门内窸窸窣窣的声音,门开了,露出一张满是皱纹的脸。斑白零乱的头发下是一双呆滞的眼睛,这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

“你是谁?”门内的阿婆狐疑的眼光盯着我问道。

“我与同伴走散了,我迷路了。”我想还是不要透露此行的真实意图才好,这山里的气氛有点诡异。

阿婆闪开身让我进屋,湘西山里人一般是不会拒客的。

这是三间土房,堂屋里十分简陋。除了靠墙角立着锄头铁耙之类的几件农具外,只有一张粗糙的八仙桌和两把椅子,桌上点着破油灯,光线暗淡。

“阿婆,不知还有没有吃的?”我的肚子空空的,实在是饿了。

“只有红薯。”阿婆边说着转到后堂端来了一簸箕煮红薯,放在了桌子上。

我伸手抓起了一只红薯,阿婆的目光扫了一眼我手掌上的六指,面露诧异之色。

“阿婆,这里是什么地方?”我嚼着红薯问道。

“烈烈排。”阿婆说道。

嗯,终于找到了。

“方才来的路上,我看到了好多坟,还有好多猫头鹰呢。”我又抓起了一只红薯。

阿婆看了我一眼,说: “烈烈排在我们苗家土语中的意思就是老鼠很多的意思。老鼠又喜欢在坟墓里做窝,因此就引来了猫头鹰。”

哦,原来那些猫头鹰是在坟墓上捉鼠啊,我心中一阵宽慰,虚惊一场。

“你们这个村子挺偏僻的,好像住户不多?”我试探着问。

“村里没有电,上个月萧老头也搬走了,现在就只剩下我们一户了。”阿婆叹了口气道。

白跑一趟了,我想。

油灯暗了下去,噼啪作响,阿婆拔出发簪挑了挑灯芯,光线重又亮了许多。

此刻我注意到了桌子上方紧贴在墙上的一个镜框,镜框中央有一张发黄了的两寸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。那是一张三个人的合影,左面是一个清癯消瘦的中年男人,表情严肃,右边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,盘着发髻,装束古怪,带着异域情调,那双眼睛仿佛在直视着我。而那中间那个面庞清秀的青年男子身着浅色中山装便服,头戴灰帽,右手轻轻地搭在了左面那个男人的肩头,面露着微笑。这是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孔了,尤其是他那搭在中年男人肩头的右手,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,长着六根手指……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