货郎的担子
农村80后的人们,小时候一定见过货郎,即使没见过,那也应当听过:一副担子,一副清亮大嗓门,一双大脚走四方。
从事这个行业的,基本都是中年男性,一是因为终日挑着一副货郎担子需要很强的体力,二是经常风餐露宿甚至赶夜路又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一颗好胆子。
记得我七岁那年,有天清晨,村里子一个大稻谷场上来了一个货郎,他坐在一方石碾上,而他的货郎担子摆在地上。很显然他是赶了一夜的路,因为他身上被汗水湿透,也可能是露水,而他的头发眉毛上,也沾着微微的水珠,他的脸通红,大口喘着气,他的鞋子除了湿透以外,还沾满了泥浆。
大约过了一两个小时,村里的人们才发现他的存在,这个货郎每个月都会来我们村一次,而这一次的到来,却只是怔怔地坐在那经常坐的稻谷场上,并不像往常那样大声吆喝。他不说话,人们却主动围了过去,在那个交通和信息都很闭塞的年代里,即使没钱买货郎的东西,去看看新鲜也是可以的。
看到越聚越多的人,货郎显得平静了些,他缓缓开口了,却不是介绍他的货物,而是说他昨晚一整晚的奇异见闻,准确地说,是见鬼经历。
货郎每当挑着一副担子从家里出发以后,一般会连续跑三个村,直到担子里的货物卖得差不多了才回去。本来昨天下午他就从邻村出发了,应该傍晚时分就能到我们村的,谁知道在半路上,他遇到一个小孩,大约六七岁,穿得破破烂烂的,脸上也脏兮兮的,他可怜巴巴地对货郎说:“叔叔,能把你担子里的薄荷糖给我一块吗?”
货郎说:“伢崽,我这糖也不是白捡来的,也是拿钱买的,你要吃糖,让你家大人来给你买。”
小孩子怯怯地说:“我家太穷了,我从来没有吃过糖,所有的小伙伴们都吃过,你能给我一块吗?”
货郎说:“等你有钱了再问我买吧,我每个月都会来这里的,而且都会走这条路。现在我正从一个村走向另一个村,天快黑了,要赶路,不跟你多说了。”
就在货郎蹲下身挑起担子的时候,小孩子拉住了他的衣角,“叔叔,我真的很想吃糖,你能给我一块吗?”
货郎无奈地放下担子,一方面他看这小孩子确实很可怜,一看就是穷苦人家食不饱穿不暖的孩子,一方面他也为难,他货郎担子里的东西,小到一枚绣花针,都是换钱养家糊口的,而且挑着担子一走就是几十公里,他自己也不容易,担子里的东西更不能轻易送人。
想了想,货郎说:“要不这样吧,如果你没有钱,可以让你家人拿些鸡毛来换,二两鸡毛一两糖。”
小孩子可怜兮兮地说:“可是,我家也没有鸡毛。”
货郎蹲下身来,又准备赶路,他回头对小孩说:“这薄荷糖比较贵,一般货郎都不会拿它换鸡毛的,我是看你可怜。野鸡毛家鸡毛都可以,你回去让你家人拿一点过来,我按鸡毛的重量称薄荷糖给你。”
小孩子问道:“野鸡毛也可以吗?”
货郎说:“可以。”但心里想着,你从哪里弄那么多野鸡毛呢?
只见小孩子撒腿就跑,一边回头说:“那叔叔等我一会儿,我现在就回去拿野鸡毛。”
小孩子走后不久,货郎也起身离开了,不是他不守信用,太阳将西,如果不趁现在赶到另外一个村去,那么晚上,很可能就要在漫漫原野上露宿了,而且一个小孩子,又没有钱,也不知道他的家在哪里,货郎怎么可能站在这里等。
走了近半里路时,听到一个清脆的童音喊道:“叔叔,等等我。”
货郎回过头,看到旁边树林里走出一个小孩来,正是方才想用鸡毛换薄荷糖的那个小孩,他的手上拿着一只老旧的布袋,打开袋子对着货郎,“叔叔,这个可以换糖了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