镜子恐惧症(8)


三天后,2月28日,一个叫王涛的年轻人的到来改变了他的生活。
初次和王涛见面,是在楼下吃午餐的时候。当时张佳强刚结束用餐,正欲起身结账,前厅大门处一位身穿防水迷彩服,脚下蹬一双胶底旅游鞋,背个帆布背包的年轻人推门后步入酒店大厅。他径直来到酒店服务台,卸下身上的负重,和年轻的值班小姐讲着什么。来人的这身打扮与餐厅气氛格格不入,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从张佳强的位置刚好能目睹对方步入酒店的全过程,从来人的装束上可一目了然,这位到这里来定是参加野外活动的。这使得一向酷爱探险运动的张佳强心头一动。他在这里养精蓄锐已有十多天,精力体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恢复,一想到探险,心情便格外激动。年轻人的到来,使得张佳强首次有了一种想出去走走的冲动。
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或见到有那么一群人,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称谓,探险家、背包客、驴友,等等等等。他们的特点是对探险活动充满兴趣,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参与到一项在我们常人看来,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好处的活动中,而且活动本身也充满了艰辛和危险。对此,张佳强的解释是,虽然每一次的冒险活动对探险人员而言,在心理生理上都是一系列的巨大考验,但也正是通过这些考验,一个人才能不断地从中认识自我并超越自我,发掘出自身的潜力,培养出一个更为强大的自己,日后,也可以将这种强者的心态带到生活和工作中。当然,这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理解探险的诱人之处,实际上,作为一名纯粹的探险迷,这项活动本身的引人之处远不止此,对热爱探险的人们而言,享受探险的整个过程,以及探险成功后所带来的莫大喜悦,是其他的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,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。
自从在饭厅里见到这位年轻人,张佳强便心猿意马、蠢蠢欲动,被点燃了久埋心头的不安分的欲望。尤其巧合的是,不久后他还发现,年轻人不但在这所酒店里安顿下来,两人的房间也只有一墙之隔,成了邻居。这更加拉近了彼此的距离。晚饭时,餐厅里零零散散没多少人,张佳强找机会,主动上前和对方搭讪,时间不长,共同的兴趣爱好便使双方聊得热火起来。谈话进行到后来,在谈及到各自过往的探险履历时,两人甚至发现,他们还在不同时间造访过几处相同的地点,这尤其令双方有一种他乡遇知音的亲切感。
从谈话中张佳强了解到,对方名叫王涛,29岁,年纪虽不大,却也是个资深的探险发烧友了,跟自己一样,从事这项活动已有些年头。这次来西双版纳的目的,就是为领略当地的自然风情。不过,他的目标却不是小城附近的几处景点,而是锁定在城市西南方向一带广袤无人的原始雨林区。那里东、北,西三面环山,形成一条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原始自然带,在王涛看来,也委实是一处再理想不过的好去处。恰逢眼下正值旱季,不仅避开了潮湿的雨期,气温也适宜,他打算在这里住上两天,后天便动身出发,做一次徒步的雨林穿越行动。

饭后当晚,张佳强回房间后整整考虑了大半宿。第二天,借吃饭的机会,他主动向王涛提出愿意同行的意愿。对方一开始有些犹疑,最终答应下来了。
当天,张佳强兴冲冲地忙碌了一天。上午从超市采购出行的装备,吃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,下午从网上仔细查阅了当地有关的环境资料。在度过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后,翌日,便同王涛一起出发了。
这次行动无论从行程还是地理条件上看,在两人过去的经验中,都不算是多么特殊的一次旅行。至少张佳强是这么认为,毕竟这座原始森林的面积太过有限了,假如两人以每天十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,穿越林区最狭长的地带,总共也不过一周的时间。在张佳强看来,凭借自身的经验,完全可以应付得过去,况且,身边还有一位同伴相互照应,所以在做准备工作时,力求一切从简轻装上阵。另外,考虑到离北上回城日期还有十天,利用这有限的日子拿下这次穿越活动,也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