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游人助破杀人案
清乾隆年间建安县城有一家隆兴商号,东家吴宽自任掌柜,雇有五名伙计料理生意,其中有一位叫徐宝的伙计,已有三年未曾回家。这年的腊月十五,徐宝向吴掌柜告假探亲,吴掌柜便答应了,但要徐宝在第二年的元宵节前必须回到柜上。徐宝家住二百里外的林榆县乡下,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,有钱人可雇骡马,没钱人无论路程多远只能徒步而行。吴掌柜觉得徐宝为人忠厚,在柜上又肯出力,况且在柜上还入了一份股东,便将柜上一头拉车的大青骡子让徐宝骑着回家,以保证徐宝按时回柜。徐宝谢过东家,带上三年所得劳金和一个股份三年的红利银钱,于腊月十七这天离开建安县城直奔林榆县老家而去。
大年一过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,各商号分外忙碌。首先是上元日必须开张营业,二是知县老爷有令,要办好元宵灯会,大秧歌、灯官,抬杆,要搞得热热闹闹,各商家都要挂红灯贴对联,并要为灯会出资出力,违者一律惩罚。可是,徐宝却没有按期而归,把个吴掌柜忙得焦头烂额。过了元宵节后吴掌柜便命人去徐宝家催促其速速赶回。可是,催促的人到徐家后,徐家人说徐宝根本没有回家。徐宝的父亲听说儿子下落不明,当时就急得上了火龙山!老人家便怀疑商铺掌柜使了坏心害死儿子,决意状告吴掌柜。因徐家与商铺分属建安、林榆两县管辖,徐宝的老父亲便把状纸递到永平知府衙门。知府升堂审问隆兴商铺掌柜吴宽,吴宽大喊冤枉,说徐宝在他的商铺当伙计五年有余,他一向看重徐宝,相互间处得很好,他怎能谋害徐宝呢?又经审问商铺另外几名伙计,都证明吴掌柜所说皆是实情。知府觉得吴掌柜确实没有理由谋害徐宝,徐宝骑着大青骡子,带着不少银钱,路上被人打劫害命也未可知。只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,这桩毫无头绪的官司不可轻易定案。知府便命建安、林榆二县知县在各自辖域内察访徐宝的行迹,及时报告情况,一府二县联合破案。
事情过了三个多月,两县仍未找到徐宝的下落,更未发现杀害徐宝的蛛丝马迹。建安县知县刘仲勋和两名差役扮成收药材的商人到乡下暗中察访,这天,刘知县来到距县城百余里的燕河镇。白天漫无边际地走了几个村庄,晚上回到客店后刘知县怎么也睡不安生,到了半夜时分,心里烦闷便想到外边走走,于是便悄悄地出了客店。初夏之夜凉爽宜人,月光如昼,分外清朗,街上又格外寂静。当他走出客店不远,正好一位老汉迎面走过来。刘知县上前一揖道:“请问这位老哥贵姓高名,这时候要到哪里去?”老汉说他叫张成,就住在燕河镇上。张老汉又告诉刘知县说,离镇上不远有一座小山,小山上有一个高台,据说是明朝时燕王朱棣扫北时所建的指挥台,燕王坐镇台上指挥军士与后金兵马作战,后来人们便把此台称为“燕王台”。凡来燕河镇的外地客人无不到“燕王台”一游。接着又问刘知县姓甚名谁何方人氏,刘知县便谎称姓刘名忠,家住蓟州,来此做些小生意。张老汉说:“咱俩结伴到‘燕王台’游览一回如何?”刘知县说正合我意。于是,两个人便直奔镇外小山而去。两个人登上“燕王台”后,刘知县目视四野,村庄阡陌尽收眼底,但他无心观赏,心里一直在想着那桩案子,便与张老汉闲谈起来。刘知县问道:“张老哥,我听说此地出了一桩案子,一位姓徐的店铺伙计年关回乡被人所害,知府大人命刘知县缉拿,不知是否有了结果……”张老汉说:“提起这件事我对东门外王家店掌柜王根发有些怀疑……”刘知县说:“有何可疑之处?”张老汉说:“我记得年前腊月根上,有一骑骡子的人投宿到王家店,那骡背上的褥套挺鼓胀的,是不是那个失踪的徐宝呢?”刘知县说,这种事不好随便猜测。张老汉说:“不过,有一件事我觉得与情理不通,王家店开了好几年,本来生意很好,可是今年开春王根发却关门,不干了……”刘知县一边与张老上言接下语地唠着,却把张老汉的话暗暗记在心里。两个人在“燕王台”玩赏一番后便一起回了燕河镇。